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
2000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商定,双方将签署以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主导思想的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此后,中方向俄方提交了条约草案。经过互换工作文本和友好协商,双方很快就条约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时,两国正式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一、为什么要签署中俄友好条约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双
方签订过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应该承认,这一条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基本符合当时国际形势的特征和两国各自的根本利益。该条约对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与围堵,维护和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促进我国家经济建设,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双方国内情况的变化,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从友好结盟到关系恶化,以至兵戎相见、互为仇敌的跌宕起伏过程。这个条约最终未能保证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结果名存实亡。按照条约的规定,在1980年期滿前一年,中方决定条约到期后不延长,同时建议就解决两国之间悬而为决的问题和改善两国关系举行谈判。
上世纪80年代,中苏双方都调整了政策,表示愿意攺善关系。在共同努力下,经过艰难磋商,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改善。1989年5月,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高级会晤。邓小平同志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从此,中苏之间终于结束了近40年来要么结盟、要么对抗的不正常状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正常关系。这是新形势下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新型国家关系。尽管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都发生了巨大演变,但双方确定的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冲击,而且成为后来新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坚实根基。
苏联解体后,双方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历史性转换,共同致力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的正常睦邻友好合作。从1992年双方重新承认“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认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1996年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关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上了新台阶。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经济攺革、和平发展的中俄两国,都需要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都期望用法律形式固定来之不易的睦邻关系。可以说,日臻成熟的互信合作和互为最大邻国的地缘政治因素决定了双方必须确立长期健康稳定的条约关系。
从国际方面看,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组合。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战略协作,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各种新挑战、新威胁,推动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新体系,这也是中俄双方的共同战略需求。正由于上述几方面的缘由,促成中俄双方下定政治决断,采取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重大的战略举措。
二、中俄友好条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
在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俄双方以条约法律形式,全面概括了两国关系的主要原则、精神和成果。《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共计25条,规定了两国今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的原则和方向,強调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中俄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的国情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加强政治、军事等各领域的相互信任与战略协作,在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相互支持,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关于中俄边界问题,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国界,并继续谈判解决剩余的边界问题,在尚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关于双边军事合作,缔约双方根据现行的协定釆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双方不参加任何損害对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联盟或集团,不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另一方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其安全利益的情况,双方应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消除所出现的威胁。
关于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规定在国与国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双方将大力促进加强两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将加强在联合国的合作,确保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要责任。
三、中俄友好条约的深远意义和战略价值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发展双边
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广泛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标,是新世纪中俄关系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正是根据这个条约的精神,双方很快妥善解决了最为复杂、也最为敏感的黑瞎子岛归属争议问题,彻底消除了两国关系中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隐患。
中俄友好条约摒弃了冷战时代国家关系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旧思维和旧模式,确定了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为当今国际形势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树立了良好范例。我国舆论高度评价中俄条约的“划时代意义”,认为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两国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双方关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俄罗斯国家杜马审议批准中俄条约时,出席会议的409名议员中有407人投了赞成票。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表示,俄中条约在议会中以如此高票获得通过,这是“绝无仅有的”(一般都在300票左右)。俄媒体积极评价条约的重要意义,指出,近20年来中国没有与其他国家签过如此重要的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与这个伟大邻国的关系,对俄来说极为重要。俄主管副外长撰文称,条约意义“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围”,它已开始在国际生活中引起“建设性震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出,中俄双方签订的只是友好条约,而非结盟。中俄之间有很长的边界,两国和平相处十分重要。白官发言人声称,中俄之间签约“不代表不利于美国利益”。
法国媒体评称,中俄条约不会使两国回到过去共产国际时代的关系,而是一种对双方极为适时的接近,以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份量,试图建立“世界平衡”。
日本媒体则认为,条约填补了中俄关系的一个空白,这是指导相互关系发展的法律文件,其重要性不仅仅是巩固双边关系,而在于加强战略上的协调,对美进行牵制,因此具有“特殊意义”。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年来,两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包括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宝贵支持及能源合作领域的重大突破。中俄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成熟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都十分珍惜这一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
在刚刚结束的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双方共同举办了隆重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的庆祝活动。完全可以预见,在下一个10年,中俄双方将本着条约精神,遵循“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面向未来”的方针,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造福于两国人民与世界的和平稳定。
作者: 原欧亚司司长 周晓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