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搜索
周晓沛:世博外交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
上海《劳动报》专访周晓沛大使
2010/11/15

  

  从一个农村鞋匠的孩子到特命全权大使,并被中国外交部授予优秀外交官的称号。不凡的经历中蕴含着多少不平凡的故事。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去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最大限度地维护祖国利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不怕需要多长过程!这正是外交官职业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周晓沛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

  相继任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外交部欧亚司司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的周晓沛,曾参与充满戏剧性的中苏边界马拉松谈判、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磋商、中苏高级会晤以及苏联解体后与新独立国家的建交谈判,经历了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我国领导人最后一次造访苏联和多次回访俄罗斯等历史事件。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副会长等的周晓沛日前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外交事业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周大使出身于浙江乐清农村的鞋匠家庭,父母都是文盲,他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当什么外交官,上中学时至多也就梦想过长大后当文学家。所以填报大学志愿时,贸然填写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有意思的是,还随意挑了个国际政治专业,其实那时对什么叫国际政治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没想到,他居然真的上了北大,而且进了外交部。

  大学毕业时正值文革,他被分配到外交部,但得先到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然后到北外回炉进修。第二次毕业分配时,据说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俄语储备生中,能到外交部的只有一个名额。他在填写志愿时压根儿没敢报外交部,而是报了外经贸部等其他单位。出乎意料的是,他竟被外交部选中录取,1973年进入苏联东欧司,直接参加中苏边界谈判。就这样,命运让他走上了外交官之路。从科员开始,历经随员、三秘、二秘、一秘、参赞,到公使衔参赞、公使、大使等外交官衔的每一个台阶。

  在任何一个国家,外交官都是崇高、神圣的职业。以前他也只是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外交官西装革履,出入会见、宴请等各种高雅场合,非常风光荣耀。参加外交工作之后,周大使才体会到其艰辛和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周大使告诉记者:有些老同志说,外交官必须由特殊材料制成,因为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外交官都必须立场坚定,威武不屈,顶得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也经得起疾病、战乱、恐怖主义威胁等恶劣环境的各种生死考验。外交无小事 。事无巨细,都要精心细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铸成大错,影响国家利益。听说有一位同志因粗心,在援外款项上多画了一个 零 ,有人则把人民币误写成了美元,结果会给国家带来多大损失! 

  周大使记得他刚参加外交工作不久,领导让其抄写一份文件,因写字潦草,也未核对,被狠狠批了一顿。待消了气后,领导向他解释,说这是上呈给周恩来总理的文件,怎么能抄写得这样随意呢?接着,领导从保险柜里找出一份从总理办公室退回的文件。那是谈判代表团中一位老同志用毛笔誊写的,非常工整漂亮。上面用铅笔划了不少道道,而且每句话后面都重新打了标点,包括原来错了的也都改了过来。原来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阅读后随手留下的记号。 总理日理万机,却能如此严谨细致,使我感慨万千。我赶紧拿回来重抄,一笔一画抄了好几遍,才算过关。从中体会到,搞外交,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出半点儿差错。 

  至于进行外交调研和谈判,那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付出。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驻苏联使馆工作。当时两国关系僵冷,我们搞调研的同志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和电视。有一次,听到在院子里干活的工勤人员议论,说研究室的 秀才们每天翻翻报,抽着烟,喝着茶,多轻松啊!但他们哪里知道,在枯燥的字里行间要找出有用的东西,在喝茶、抽烟的时候苦思冥想,要死掉多少脑细胞?而且,远离亲人,生活单调,一干就是好几年,回国后连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更不要说亲情教育。我女儿在回忆起童年时代时就流露过一种孤独感, 因为那时我们都在国外。这是无法弥补的精神损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交事业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为经济外交作贡献。周大使在回忆30多年的外交生涯时,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可能要数在哈萨克斯坦担任大使期间,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和推动建设中哈原油管道这两件事。

  我是2003年到哈国工作,赴任前,领导上交代说,你这任大使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尽快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协议,做好能源外交这篇大文章。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下,通过不懈的共同努力,尤其双方石油管道工人克服了许多困难,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高效、优质地铺设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哈原油管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直通境外的陆地原油管道,也是我国与境外资源合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4年,周大使同他的一位老朋友哈萨克斯坦首任驻华大使一起,利用哈国立图书馆的场地,使馆提供有关设备,经过半年的工作,在阿拉木图共同开设了中国文化中心。在这里,不仅可以借阅有关中国的图书、画报,观看中国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参加中文培训班和讲座,而且可在电子阅览室直接上网了解中国的各种信息。此举受到该国青年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哈领导人的赞赏。

  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建设被称为中国能源外交的成功典范。周大使认为:能源外交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当今国际上经济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我理解,能源外交主要是国家行为,即政府对外政治、外交、经济部门,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及其对外能源政策目标而进行的经济外交活动。我们驻外使、领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做好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和服务工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外交。 

  每在一个国家工作都会结交不少朋友。周晓沛与众不同的是,他两度在莫斯科工作,却经历了苏联与俄罗斯两个国家,后又到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周大使说: 对所有这些工作过的国家,我都怀有很深的感情。我小时候读过的第一部外国文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我出任大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乡乌克兰。当得知我国的电影工作者准备在乌克兰拍摄《钢铁》片时,非常兴奋,并予全力支持。这是我国第一部全由外国演员担纲的电视系列片。乌克兰的青年演员十分刻苦努力,拍得非常成功,在国内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保尔身残志坚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再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也勾起了乌克兰人的怀旧之情。乌克兰人民对中国十分友好,珍惜两国的传统友谊。 

  周大使在波兰工作了3年,他认为波兰这个民族很有特性。波兰建国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史诗。波历史上出了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诸多世界级名人。为了便于交朋友,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了半年的波兰语。接触时,开头来几句波语,尽管十分蹩脚,却拉近了距离。一旦相互了解了,都能成为正常打交道的朋友。我在波兰结识了许多朋友,不时还想念他们。我离任时,波兰总统授予我一级骑士十字勋章,并希望我把心的一半留在波兰 ,使我感动不已。 

  哈国外交多元务实,经济发展一枝独秀,被喻为中亚的稳定之岛 。哈独立之初,周晓沛曾到该国参加建交谈判工作。他说,从莫斯科、基辅、华沙西向之后,又回到了中亚,也算是一种缘分。在告别哈国的朋友时,我动情地说,我不愿说再见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授予我荣誉证书时说,希我回国后继续成为哈的朋友。后来我又多次访问过哈萨克斯坦,从事民间友好外交工作。 

  周大使在俄罗斯工作的时间最长,经历过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而且几十年都在研究苏联、俄罗斯问题,自然存有某种特殊的情结。他说: 俄罗斯人性格豪放,较重感情。1979年我到苏联工作,当时两国关系不好,但苏联老百姓对我们态度友好。尤其去外地,一听说是中国客人,他们马上把我们请到家里,打开伏特加和冰箱的存货,一醉方休呵!而且,不少老年人家里都还珍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朋友送给的毛巾、钢笔以及明信片等纪念品。

  他们的一些外交官素质较高,每当两国关系出现什么难题或谈判中遇到麻烦时,他们也很不安,并能与我们一起想方设法予以推动缓解。这样的友谊更为可贵!现在,当年的俄罗斯朋友来北京出差时还惦记着我们,邀请一起聚会,并倡议成立老朋友俱乐部 。这样的人间真情,恐怕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割舍。 

  为上海世博倾力,推行公共外交。周大使强调: 外交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奉献。不仅要深入研究掌握对象国的情况,使对方真正了解现代中国,推进双边及多边友好合作,而且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新中国外交官的魅力及精神风貌。 

  至于外交官职业的价值,依我看,就是不辱使命,把一些看来可能做不到的事,经过自己不懈努力,使之成为现实可能。记得一位俄罗斯朋友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外交官说不,那他就不是外交官。细细体味,似不无道理。对于外交官来说,应该没有做不到的事;即使做不到,也不轻易说不,而称还要研究、研究 。研究的结果无非两种可能性,一是确实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二是继续研究,无限期地拖下去。

   周大使现虽已不在一线工作,但还在忙,除了坚持每天散步,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外交学院担任兼职教授,讲讲课,动动笔,不亦乐乎。他花了两年时间撰写的《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一书刚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把他近40年来亲历、亲闻且有意义、有趣味的故事,包括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细节过程,原原本本地整理记录了下来,希望能对后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能有所裨益。

  尤其是现在还担任了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他说:八年前,我们许多老大使都在国外为上海申博出过力。现虽进入花甲之年,仍怀有深厚的世博情结,甘当一名普通志愿者,为世博外交成功奉献一份力量。无论是代表政府主持国家馆日正式活动,还是陪同参加外宾接待全过程,有时从早到晚连轴转 10来个小时,去机场迎送也常是深更半夜,都能认真、热情地做好每一项具体服务工作,努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体现我国的公共外交。 

  周晓沛大使主持世博会国家馆日活动

  国家馆日活动是世博会重头戏,各方都很重视。在一些细节安排、敏感问题处理上,我们老大使注意发挥熟悉对象国国情和人脉的独特优势,积极利用世博外交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巩固与各国的传统友谊和互利合作,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之窗、友谊之窗、合作之窗。 

  上海世博会是充分展示世界各国文明智慧和发展成果的一次盛会。这次参展国之多,来访代表团之密集,级别之高以及观展人数之众和热情之高涨,在世博历史上是空前的,也给世博会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国代表团,包括领导人和随行人员,参观后都感到震撼,普遍盛赞精彩完美,都认同这有助于增加相互理解,有利于扩大交流合作。爱尔兰总统专程前来参加馆日活动后感慨地说:要了解世界的发展和未来,就要到上海来,到中国来看看!

  上海世博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大国形象,世博外交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软实力。作为窗口及平台,同时具有双向作用。我国广大民众可以零距离地更多了解世界,包括从前闻所未闻的国家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以及当代高端科学技术,这对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更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无疑会产生非同小可的深远影响。 

                                          (胡绳梁,2010年10月16日)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